茯苓草
名称
Discolor Cinquefoil Herb
鸡腿儿、天藕儿、湖鸡腿、鸡脚草、鸡脚爪、鸡距草、独脚草、鸡腿子、乌皮浮儿、天青地白、金钱吊葫芦、老鸹枕、老鸦爪、山萝卜、土菜、结梨、大叶铡草、白头翁、鸡爪莲、郁苏参、土人参、野鸡坝、兰溪白头翁、黄花地丁、千锤打、叶下白、茯苓草
茯苓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全草。
【原形态】
翻白草,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状。花茎直立,上升或铺散,高10-45cm,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有小叶2-4对,对生或互生;叶柄密被白色绵毛,有时并有长柔毛,小叶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l-5cm,宽5-8mm,先端圆钝,稀急尖,下面暗绿色,被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茎生叶l-2,有掌状3-5小叶,托叶草质,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两性;聚伞花序,花梗长l-2.5cm,外被绵毛;花直径1-2cm;萼片三角状卵形,副萼片披针形,比萼片短,外被白色绵毛;花瓣黄色,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长;花柱近顶生。瘦果近肾形,宽约1mm,光滑。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850m的荒地、山谷、沟边、山坡草地、草及疏林下。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等地。
性味
甘苦,平。
性状
块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少数瘦长,有不规则扭曲的纵槽纹,长3~8cm;表面黄棕色或暗红棕色,栓皮较平坦;质硬而脆,断面黄白色。基生叶丛生,单数羽状复 叶皱缩而卷曲,小叶3~9片,矩圆形或狭长椭圆形,顶端小叶片较大,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密生白色绒毛,边缘有粗锯齿。气微、味甘、微涩。以根肥大、叶灰绿色者为佳。
茯苓草的效果
功效
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全草。 治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疬结核。
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治痢疾,疟疾,肺痈,咳血,吐血,下血,崩漏,痈肿,疮癣,瘰疬结核。
- ①《纲目》: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
- ②《本草原始》:主无名肿毒,疔毒疥癞,臁疮溃烂。
- ③《草木便方》:清利肠胃,除风湿。治赤白久痢成疳,涂恶犬咬伤。
- ④《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散郁止血。
-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红崩。
- ⑥《广西中药志》:根:治产后脚软,流产。叶:可驱风。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服。
-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禁忌
阳虚有寒、脾胃虚寒等少用。
茯苓草的药方
- ①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 ②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之。(《纲目》)
- ③治肺痈:鲜翻白草根一两,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钱。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 ④治咳嗽:翻白草根。煮猪肺食。(《湖南药物志》)
- ⑤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药物志》)
- ⑥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纲目》)
- ⑦治崩中下血:湖鸡腿根一两,捣碎,酒二盏,煎一盏服。(《濒湖集简方》)
- ⑧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一两五钱,猪大肠不拘量。加水同炖,去渣,取汤及肠同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⑨治创伤出血:新翻白草叶。揉碎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⑩治血友病:鲜翻白草二至三两。煎汤服,每天一剂。同时将鲜草捣烂,外敷出血处。(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⑾治脾胃虚弱白带:翻白草配浮萍参、鸡屎藤(鸡矢藤)、隔山撬(隔山消)、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荞头(金荞麦)、仙鹤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 ⑿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烧酒磨汁涂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⒀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纲目》)
- ⒁治臁疮溃烂: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汤盆盛,围住熏洗效。(《保寿堂经验方》)
- ⒂治浑身疥癣: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