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蓼
名称
辣柳草、蓼子草、斑蕉草、青蓼、蝙蝠草、辣马蓼、辣椒草、软水蓼、旱辣寥
红辣蓼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花期采收,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全株散布腺点及短伏毛。茎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色;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托叶鞘膜质,口缘生长刺毛;叶片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上面深绿色,有八字形的黑斑。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花序梗细长,上部弯曲下垂,疏花;花被5深裂,裂片倒卵形,红色或白色,散布褐色点腺;雄蕊8;花柱3枚。瘦果三角形,外包宿存花被。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边阴湿处。
-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辣蓼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物质:水蓼素(Persicarin),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 ether),3’-甲基鼠李素(rhamnazi)及金丝桃甙(hyperin),又含蒽醌衍生物及蓼酸(polygonic acid)等[1]。
【药理作用】
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所产的马蓼Polygonum blumei Meissn.与犬蓼Persicaria longiseta有驱蛔作用。
性味
辛;性温
红辣蓼的效果
功效
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主治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
主治
解毒,除湿,散瘀,止血。主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漱。
【各家论述】
- 1.《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