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

由于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或美洲钩口线虫(一并简称钩虫)寄生于小肠内所引起的疾病。当人体接触钩虫的传染期幼虫时,幼虫即钻入皮肤而引起感染发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重者可致发育障碍及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钩虫病的症状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症状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 机,吸食及耗费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 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症状。钩虫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一般以贫血为主。

  1. 钩蚴所致的症状
  1. 成虫引起的症状

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再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而致营养缺乏,就更加重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疏稀、失去光泽易于脱落。营养及发育均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发病初期先有食欲亢进,继之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有时腹泻、有时便秘。

诊断

西医治疗

1.一般疗法

必须注意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给高蛋白质、多维生素饮食。贫血者应补充铁剂,并同时服用稀盐酸每次10滴和维生素C以助铁剂的吸收。贫血严重者应考虑少量输血,每次25~50ml,或5~10ml/kg。出现严重心力衰竭者,先给毒毛旋花子甙K。

2.驱虫疗法

驱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钩虫虫种及其他肠道寄生虫的合并感染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为了提高疗效,尤其是驱美洲钩虫的疗效,可采用交替用药和联合用药。

目前常用的驱钩虫药物如下:

局部钩蚴性皮炎的治疗

(1)皮肤透热法:

当钩蚴钻进皮肤后,约在24小时内有90%停留在局部,故可用此法将蚴虫杀死,达到止痒目的。方法:把手足发痒的部位浸泡在50℃以上热水中,如感太烫,稍歇数秒钟再泡,约30分钟左右,或用毛巾放在50~60℃热水中,取出后呈半干状态,使之紧贴在皮炎部位,每半分钟换一次,连续10分钟。

(2)局部涂2%~4%碘液,15%噻苯咪唑油膏,或5%硫黄炉甘石洗剂。

中药偏方治疗

1.鲜马齿苋全草90克,食醋25毫升,白糖15克。

2.葫芦茶全草250克。

3.苦楝树皮(取两层白皮)30克,槟榔15克。

4.乌梅15g加水250毫升,煎煮取液60毫升,早饭前空腹服用,二煎在午饭前服,每日一剂,5日为1个疗程。

5.鹤虱9克,雷丸9克,炒川楝子9克,槟榔9克,苦参9克,炒枳实9克,木香3克。水煎,晨起、睡前分2次空腹服,每日一剂。9岁以下用量减半,5日为1个疗程。

6.榧子仁15—20克,使君子仁15—20粒。10岁以下按年龄计算每岁1粒,10岁以上每次服用15—20粒。每日口服3次,服药3—6日。

7.贯众汤加减。可用贯众10克、苦楝皮10克、土荆芥10克、紫苏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连服3~5天。

8.雷丸研末,每日2次,每次10克,连服3天。

9.使君子肉30克,摈榔30克,雷丸10克,三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每日早晨空腹服5克,连服3天。

10.榧子、槟榔、红藤各15克,贯众10克,大蒜3瓣,水煎服,连服3天。

预防护理


钩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