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棉花根

野棉花根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春季或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晒干。

【生境分布】

产于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茎、叶柄、花柄均带白色,上生多数刚毛。茎直立,叉状分枝。基生叶簇生,有长柄;叶片圆或略呈不整五角形,4~5裂,边缘再浅分裂,并具圆齿,叶基部心脏形或耳形,上面绿色,有稀毛,下面灰白色,沿脉布毛较密,主脉掌状;茎生叶对生,叶柄短,叶片较基生叶小。花单生于花枝分叉处,枝顶的花常2~4朵簇生;花柄下有叶状苞,苞叶形同茎生叶,但较小;花柄细长,花芽下垂,开时直立;花被5,白色或淡红色,外面密生丝状白毛,内面无毛;雄蕊多数;雌蕊圆锥形或卵形,除柱头外,遍生白细毛,柱头长方形,倾斜,无毛。瘦果多数,集成球状,密生白毛。花期5~6月。

性味

性状

干燥根略呈圆柱状,常扭曲,全长约10~25厘米,直径0.6~2厘米。商品大多已断折,外表棕色至紫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间或可见支根痕,外皮有时脱落,露出呈裂片状的黄色木部。根头部略形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绵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导管部分十数个群束,作放射状排列。根的中心部及射线部分常呈裂隙状。气微弱,味苦。

野棉花根的效果

功效

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主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

主治

治疟疾,痢疾,脚气,肠寄生虫病,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

野棉花根的药方

【备注】

本品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作白头翁使用。参见白头翁条。


野棉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