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蛤蟆(《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蛤蟆、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蟾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

【原形态】

①中华大蟾蜍 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顶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满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口内无锄骨齿,上下颌亦无齿。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凸出,后方有圆形的鼓膜。头顶部两侧各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在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的黑色纵斑;腹面不光滑,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为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掌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绿膜,蹼尚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穴居在泥土中,或柄于石下及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获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动物为食。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黑眶蟾蜍

体长约7~10厘米。背部有黄棕色而略具棕红色的斑纹,腹面色浅,在胸腹部具有不规则而较显著的灰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垫。分布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毒性】

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一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的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他部分是否有毒,尚不明了。烧煮并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一般认为蟾蜍不宜食用,如用作外敷药,其毒素亦可能吸收入血而引起中毒,应加注意。

性味

辛,凉,有毒。

蟾的效果

功效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主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经脉

《本草再新》:入心、肝、脾、肺四经。

主治

破癥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癥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

注意禁忌

《广西药用动物》:表热、虚脱的人忌用。

蟾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