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皮子
名称
Ramuluset Folium Picrasmae
苦皮树,苦树皮,苦皮子,苦胆木,赶狗木,熊胆树,土樗子
【原形态】
苦木,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苦皮子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和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炮制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3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或浸酒搽。
性状
本品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苦皮子的效果
功效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和叶。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注意禁忌
本品有一定毒性,内服不宜过量。孕妇慎服。
苦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