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谷须
名称
Corn Stigma
玉麦须、玉蜀黍蕊、棒子毛
苞谷须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原形态】
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喜高温。
-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性状
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苞谷须的效果
功效
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 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经脉
主治
利尿消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 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 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 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 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 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 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
- 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注意禁忌
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苞谷须的药方
- 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 ⑦治糖尿病
-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 ⑩治急性肾炎 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国中草药汇编》)
- ⑾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赤小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食物中药与便方》)
- ⑿治尿道感染 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 ⒀治尿血 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
- ⒁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 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13~14方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 ⒂治急慢性肝炎 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 ⒃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 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15~16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 ⒄治慢性副鼻窦炎 玉米须晒干、切丝,与当归尾干粉混合,入烟斗燃点吸烟,每日5~7次,每次1~2烟斗。
- ⒅预防习惯性流产 在怀孕以后,每日取1个玉米的玉米须煎汤代饮,至上次流产的怀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时为止。(17~18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苞谷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