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
脾位于腹中,主管消化吸收,是化生气血津液的源泉,对维持生命活动起着根本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人体出生以后才体现出来的,所以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运化和主统血两方面。
1.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消化饮食,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和水液,然后再转输至心肺的功能。
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另一方面,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一般将脾主运化的功能分为运化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但是,由于在脾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过程中,运化精微和运化水液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这两方面的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病理上也往往相互影响。
脾主运化的功能,除了与脾阳的温煦作用有关外,主要依赖于脾气的推动作用;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中医学有"脾主升清"的说法。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脾主升清,即通过脾气的作用将饮食中的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因此,脾主升清功能正常,气血化生充足,人体的生命活动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另一方面,"升"还具有升提、托举之意。脾气上升,还能固摄内脏,维持内脏恒定的位置而不致下垂。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称为脾气健运;脾的运化功能失常,称为脾失健运。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便溏等症;水液代谢障碍,引起水湿内停,可出现痰饮、水肿等症;如脾不升清,可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如脾气下陷,可见内脏下垂、久泻脱肛等。
2.主统血
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指脾能够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使其不致逸出脉外。
脾统血,主要依赖于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脾气充足,就能将周身血液控制、约束在脉管中循行,从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其次,脾统血的功能与脾阳也有关。因此脾气脾阳虚弱,导致统血功能失常,血液不循常道,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崩漏、皮下紫斑等多种出血病证。
脾与形体官窍的关系
1.脾主肌肉、四肢
脾主肌肉、四肢,是指肌肉与四肢的营养均来自脾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充足,肌肉四肢得其营养,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吸收减少,气血化生不足,肌肉四肢失养,则肌肉消瘦软弱、四肢倦怠乏力,甚至痿废不用。
2.脾开窍于口
口为消化道的开端。由于消化功能由脾所主,所以口成为脾之"窍";。脾开窍于口,是指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可从口的某些方面表现出来。如脾运强健,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如脾运失健,可见食欲减退,口淡乏味,或口腻、口甜等。
3.脾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而唇为口之外露部分,脾的功能状况,可从唇的色泽、形态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口唇红润而有光泽;如脾失健运,气血衰少,则口唇淡白无华,或萎黄不泽。
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