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分流术预后判断
脑积水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方法,CT和MRI可用来评价分流术成功与否、并发症和失败原因。
脑积水分流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由侧脑室引出的近端引流管,②止于右心房和腹腔的远端引流管;③联接上述两管的单向活瓣(阀门),该活瓣只允许脑脊液从近端流入远端,不允许逆流。单向活瓣开放的压力为事先设定,高压活瓣可使脑室内压力缓慢而有节制的下降,低压活瓣可使压力迅速下降。如果阻塞近侧脑室系统通畅,只需在一侧侧脑室内放置引流管;如果阻塞近侧脑室系统不通畅,则需放两根或多根引流管。
成功的脑积水分流术后表现脑积水分流术如能有效地分流阻塞近端的脑脊液和重新建立起脑脊液循环,则为成功的分流术。在CT和MRI上,原有脑积水征象可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此时,脑室缩小,脑沟变宽而明显,脑室周围脑白质改变消失。有时脑沟变宽与脑室缩小不相平衡,后者更明显,这与脑积水时间、原因和有无脑实质改变有关,一般发生在有脑萎缩的老年人群中的脑积水和有严重创伤后的脑积水,引流术后脑沟变宽不明显,而发生在脑肿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脑积水,引流术后脑扩大明显。
引流术后数天其改善情况即能在CT和MRI上有所反映,但这种反映轻重不一,多数字者认为应在术后二周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一方面可观察术后改变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今后复查的比较片。
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症和分流失败脑积水分流术可由于并发症或引流本身问题而造成失败,多见有下列情况:
(一)引流故障 多数是由于近端引流阻塞造成,少数情况由于远端引流管阻塞、活瓣灵或近、远端引流联接问题所致。CT和MRI表现为脑室重新扩大,脑实质受压,脑沟再次变浅或消失。这些表现需要与术后第一张CT或MRI片相比较方可得出结论。可疑病例可在数天内反复多次检查,以显示病变进展情况。有时需摄一X线平片,以观察引流系统的联接情况。
(二)硬膜下血肿和水瘤 患严重脑积水的病人,由于脑积水迅速引流可引起硬膜静脉的轻度非创伤性出血。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硬膜窦与脑表面之间的桥静脉,其CT表现和MRI表现与外伤后硬膜下血肿一样,这里不再赘述。慢性硬膜下血肿后期,血肿内均为水样物质,即形成所谓硬膜下水瘤。但在脑积水分流术后常可出现脑脊液性质的硬膜下水瘤,这是由于脑室内脑脊液沿引流管周围间隙流到硬膜下腔所致。对这两种水瘤的鉴别只能依据前后多次CT片比较才能作出,如果以前CT片中有硬膜下血肿,则为慢性血肿性硬膜下水瘤,反之,则为脑脊液性硬膜下水瘤。如果无多次CT片比较,则无法在CT上区分两种水瘤,此时MRI可帮助诊断,在MRI T1加权图像上慢性血肿为高信号,而脑脊液为低信号。
(三)脑室系统不通畅 如前所述,在阻塞性脑积水阻塞近端通畅时,只需在一侧侧脑室内放置一根引流管即可达到引流目的。但有时由于炎性物质的阻塞或部分脑室的塌陷,可引起阻塞近端脑室系统不畅通,形成几个互不相通的积水腔,这时,引流部位的脑室缩小,但新形成的阻塞以下部位仍扩张。如一患者原有第四脑室出口阻塞,而室间孔和中脑导水管仍通畅,形成脑室系统扩大,引流时,仅在一侧侧脑室内放置一引流管,但后来,由于中脑导水管被炎性物质阻塞,从而使得引流管只能引流两侧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内脑脊液,第四脑室仍扩大,并压迫周围组织,这种情况需放置一"Y"形引流管,同时引流侧脑室和第四脑室。
(四)颅缝闭合 很少见,发生在婴幼儿严重脑积水行引流术后,由于脑积水迅速引流,脑室内压力下降明显,颅缝闭合,颅骨生长发育停止,形成头颅畸形。
(五)脑室狭长 这种情况见于脑积水引流术后多年的儿童,由于脑室周围脑组织已发生硬化,一旦发生引流障碍时,脑室不能扩张,病情急剧恶化,因此,先对这种情况应有所认识。
脑积水分流术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