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证。

现代医学中消化道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黏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下垂等所引起的胃痛,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阑尾炎、心肌梗死、肾盂肾炎等疾病出现胃痛时,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

【病因病机】

胃气以和降为顺,如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故胃痛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如脾失健运,清气不升,则胃气不能和降;肝失条达,肝气横逆犯胃,则胃气壅滞,通降不利。

1.寒邪客胃

外受寒邪,内客于胃,寒主收引,致胃气不和而痛。

2.饮食伤胃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胃失和降,或过食生冷、膏粱厚味辛辣之品,形成食滞不化,日久化热,热壅胃腑,气机阻滞,发为胃痛。

3.情志失调

气郁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不畅,发为胃痛。

4.脾胃虚弱

素体阳气不足,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使中焦虚寒,或胃阴受损,气血不能濡养,发为胃痛。

【辨证论治】

1.寒邪客胃

2.饮食积滞

3.肝气犯胃

4.肝胃郁热

5.瘀血停滞

6.胃阴亏虚

7.脾胃虚寒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2.针灸疗法

【预防护理】

本病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胃脘受寒而发病。应与胁痛、腹痛相鉴别。胃痛的七种证型,临床以寒邪、食滞、气滞、热郁、血瘀为常见,五者多为实证,治宜祛邪为主;如脾胃虚寒和胃阴亏虚胃痛,临床亦不鲜见,二者多属虚证,治宜养正为先。但各类证型,往往不是单独出现或一成不变的。必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