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指气体在纵隔的结缔组织间隙内聚积。少量积气可无症状,突然发生或大量气体进入纵隔,压迫其内器官,可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该症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文献报道发病率自0.04%~1%不等;成人亦不少见。成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新生儿气漏(neonatal air leaks)是由于肺过度充气及压力增高所引起,其发生率可高达0.5%~2%,以气胸和纵隔气肿为主,还包括少数心包积气及气腹病例,同时可出现间质性肺气肿。

患纵隔气肿的婴儿通常不发生呼吸窘迫的其他体征,但胸透可发现阳性体征。X线摄片(最好侧位)显示纵隔气肿将胸腺小叶抬高而远离心影。空气可窜入颈部或头部的皮下组织。皮下气肿无症状并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疗。但降低通气压力可能对肺愈合有益,并可防止气胸。

常见的病因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有诱发纵隔气肿的有关疾病史,有呼吸困难和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应考虑纵隔气肿的可能性;若尚有颈部和胸部皮下气肿、颈静脉充盈等体征,则应高度怀疑本症,并行胸部X 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实验室检查:目前尚无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胸部X 线检查对明确纵隔气肿的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于后前位胸片上可见纵隔胸膜向两侧移位,形成与纵隔轮廓平行的高密度线状阴影,其内侧与纵隔轮廓间为含气体的透亮影,通常在上纵隔和纵隔左缘较明显,上述征象应与正常存在的纵隔旁狭窄的透亮带(Mach 带)相区别,其鉴别要点在于Mach带的外侧并无高密度的纵隔胸膜影。

此外,部分患者尚可在胸主动脉旁或肺动脉旁发现含气透亮带。婴儿当纵隔内气体量较多时可显示胸腺轮廓。纵隔气肿在侧位胸片上表现为胸骨后有一增宽的透亮度增高区域,将纵隔胸膜推移向后呈线条状阴影,心脏及升主动脉前缘与胸骨间距离增大。X 线检查尚可清晰地显示同时存在的气胸以及下颈部和胸部皮下气肿。

胸部CT检查:胸部CT 因不受器官重叠的影响,对纵隔气肿显示较清楚,尤其是当纵隔内积气量较少,后前位胸片易于识别。

临床表现

纵隔气肿的症状轻重不一,主要与纵隔气肿发生的速度、纵隔积气量的多少、是否合并张力性气胸等因素有关。少量积气患者可完全无症状,仅于胸部X线片上见纵隔气肿的征象。积气较多压力较高时,患者可感胸闷不适,咽部梗阻感胸骨后疼痛并向两侧肩部和上肢放射。纵隔内大量积气或合并有张力性气胸者临床表现危重,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发绀明显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危及生命。  
 

体格检查可发现颈部皮下气肿,严重者皮下气肿可蔓延至面部胸部、上肢,甚至蔓延至腹部和下肢皮肤黏膜发绀,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频数。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不能触及,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心音遥远,约半数患者可于心前区闻及与心搏一致的喀哒声(Hamman征),以左侧卧位时较为清晰。并有张力性气胸者尚可见相应体征。

治疗


纵隔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