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七
名称
扭子七(《四川中药志》),九节犁、九节雷、赶山鞭、蜈蚣七、伞墩七、螺丝七(《陕西中草药》),螺丝三七、血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红三七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8~9月采收。
【原形态】
支柱蓼,又名:九牛造。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部无毛。根茎肥厚,具节,紫褐色;须根甚多。茎丛生或单生,细长,绿色,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长15~25厘米;茎生叶互生,下部的具柄,上部的渐至无柄,叶柄基部具膜质托叶鞘2枚,有明显的脉,无缘毛;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质薄,长3~15厘米,宽1.5~9厘米,先端尖锐,微弯,全缘,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轴长3~5厘米;小花白色,径约3毫米,花梗短小,基部具小苞片;花被5深裂,长椭圆形,长2~3毫米;雄蕊8,花丝线形;子房上位,呈三角状,花柱3枚,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花期7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中山区的林下或潮湿地方,常见于黄沙泥地中。分布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贵州、浙江、江西等地。产四川、陕西等地。
性味
- ①《四川中药志》:味涩,性平,无毒。
-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
性状
干燥根茎近圆柱形,根头处稍粗壮,外表棕黑色,粗糙凹凸不平、具节,节上有明显疙瘩突起,须根黑色,卷曲而长。质坚硬,断面粉红色至棕红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
根和根茎中,含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
红三七的效果
功效
为蓼科植物支柱蓼的根茎。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主治
散血,止血,行气,调经。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 ①《四川中药志》:散血行气。治跌打损伤及五劳七伤。
- ②《陕西中草药》:收敛止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淋症,白带,红白痢疾,大骨节病。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或浸酒。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红三七的药方
治跌打损伤:支柱蓼根研粉,以酒送服。晚饭前服七至八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红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