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胡荽
名称
Small Centipeda Herb
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沙飞草、地胡椒、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二郎剑
石胡荽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性味
味辛;性温
性状
全草扭集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午,久闻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以色灰绿、刺激性气强者为佳。
石胡荽的效果
功效
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 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疥癣,跌打。
经脉
主治
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疥癣,跌打损伤。
- 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
- 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 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
- 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
- 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
- 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
- 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
- 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
- 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腰腿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9g;或捣汁。
-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搐鼻。
石胡荽的药方
- ①治伤风头痛、鼻塞,目翳: 鹅不食草(鲜或干均可)搓揉,嗅其气,即打喷嚏,每日二次。(《贵阳民间药草》)
- ②治寒痰齁喘: 野园荽研汁和酒服。 (《濒湖集简方》)
- ③治脑漏:鲜石胡荽捣烂,塞鼻孔内。(《浙江民间草药》)
- ④治单双喉蛾: 鹅不食草一两,糯米一两。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磨浆,给患者徐徐含咽。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⑤治目病肿胀红赤,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 鹅不食草二钱,青黛一钱,川芎一钱。为细末,先噙水满口,每用米许搐入鼻内,以泪出为度。不拘时候。 (《原机启微》齁鼻碧云散)
- ⑥治胬肉攀睛: 鲜鹅不食草二两。捣烂,取汁煮沸澄清,加梅片(冰片)一分调匀,点入眼内。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⑦治脾寒疟疾: 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濒湖集简方》)
- ⑧治间日疟及三日疟: 鲜鹅不食草,捻成团,填鼻内,初感有喷嚏,宜稍忍耐,过一夜,效。 (《现代实用中药》)
- ⑨治阿米巴痢疾: 石胡荽、乌韭根各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血多者加仙鹤草五钱。 (《江西草药》)
- ⑩治疳积腹泻:鲜石胡荽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11)治愈症腹痛:球子草花序捣碎,以鼻闻之,使打嚏。(《浙江民间草药》)
- (12)治湿毒胫疮: 野园荽(夏月采取,晒干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围缝定, 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简便单方》)
- (13)治肿毒: 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捣烂入酒一碗,绞计服,以渣敷之。 (《濒湖集简方》)
- (14)治痔疮肿痛: 石胡荽捣贴之。 (《濒湖集简方》)
- (15)治牛皮癣: 鹅不食草捣涂。 (《贵阳民间药草》)
- (16)治蛇伤: 鲜石胡荽捣烂,外敷伤部。 (《泉州本草》)
- (17)治跌打肿痛: 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炒热,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18)治鸡眼: 先将鸡眼厚皮削平, 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三至五天取下。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石胡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