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丹
名称
Snow of June Herb
白马骨,满天星,天星木,路边荆,鸡骨柴
白雪丹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栽后1-2年,于4-6月采收茎叶(能连续收获4-5年),秋季挖根。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①白马骨
落叶小灌木,高25~45厘米。枝粗壮,灰色。叶通常丛生,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5~3厘米,宽5~15毫米,先端短尖,全缘,基部渐狭而成1短柄,柄长1~15毫米;托叶对生,基部膜质,顶有锥尖状裂片数枚,长1.2~2.5毫米。花无梗;丛生于小枝顶和近顶部的叶腋;苞片1,斜方状椭圆形,先端针尖,长约2毫米,白色,膜质;萼5裂,裂片三角状锥尖,长2.5毫米,革质;花冠管状,白色,长6~8毫米。内有茸毛1簇,5裂,裂片矩圆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蕊1,花柱长约4毫米,柱头分叉,子房下位,5棱,圆柱状,2室。花期4~6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灌木丛中。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
②六月雪
又名:喷雪花、白雪丹、日日有、白荜蒲花。态与上种极相似,惟叶较小,狭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萼裂三角形,亦较短。生态及分布均同上种。
性味
苦辛,凉。
性状
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浅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丛生枝顶,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产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白雪丹的效果
功效
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主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
经脉
主治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
- ①《本草拾遗》:止水痢。
-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 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
-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
- 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 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
- 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
- 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 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 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
- 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 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 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
- 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
- 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者30~60g)。
- 外用:适量烧灰淋汁涂,煎水洗或捣敷。
白雪丹的药方
- ①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本草拾遗》)
- ②治肝炎:六月雪二两,金钱草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③治骨蒸劳热,小儿疳积:六月雪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④治目赤肿痛:路边荆茎叶一、二两,煎服,渣再煎熏洗。(《中医药实验研究》)
- ⑤治偏头痛:鲜白马骨一至二两,水煎泡少许食盐服。(《泉州本草》)
- ⑥治咽喉炎:六月雪三至五钱,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 ⑦治牙痛:白马骨一两半,合乌贼鱼干炖服。(《泉州本草》)
- ⑧治鹅口疮:白马骨叶一握,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闽东本草》)
- ⑨治恶疮瘰疬,蚀息肉,白癜风:白马骨、黄连、细辛、白芷、牛膝、鸡桑皮,黄荆等。烧为末,淋汁,以物揩破涂之。(《本草拾遗》)
白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