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食疗
痢疾是感受湿热疫毒所致的急性热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亦名"滞下"、"肠癖"。临床多以发病急骤,剧烈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伴壮热口渴为主要症状。
痢疾主要是由饮食不节或误食不洁之物,伤及脾胃,湿热疫毒乘机入侵,壅滞肠胃,熏灼脉络,致使气血凝滞化脓而发病。因此饮食对本病的治疗和恢复显得尤为重要。
食疗原则
- 1.急性发作阶段,腹痛腹泻较甚者,食物应以清淡为主,除补充水分外,应给予清淡素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 2.病情稳定期间,大便次数减少,腹痛缓解,可以易于消化、富于营养的半流质的饮食为主。
- 3.恢复期间,饮食应渐复,此时应防止饥饿后暴饮暴食,仍以软细、碎烂的食物为主。
- 4.为保持电解质平衡和体内水分,应大量补充水分。
- 5.避免食用多植物纤维的食物。
食物选择
- 1.应以清淡、素净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为主。如粥汤、烂糊面、藕粉、果汁之类,或蒸蛋、蒸鱼、挂面、馄饨之类。蹄膀汤之类油腻食物及笋、韭菜等含较多植物纤维的蔬菜不易消化,不宜食用。
- 2.腹胀腹痛、里急后重者避免食用胀气的食物,如花生、瓜子、土豆、红薯、牛奶、甜浆之类。
- 3.腹痛下泻赤白粘冻者,应忌食生冷瓜果、冷饮或生拌蔬菜,黄瓜、西瓜、藕、梨、莴苣等皆应禁用。
- 4.腹泻较甚而口干舌燥者,宜大量补充水分,可大量食用浓绿茶、柠檬茶、西红柿汤、焦大麦汤等。
各型通用食物
- 1.香椿叶
每次取香椿叶150克,将叶子用水煎后,取汁空腹食。 - 2.橄榄
取鲜橄榄100克,水200ml,入砂锅内文火煎3小时,取汁100ml,分3次服用,连用5天。 - 3.杨梅
取杨梅干品15克,水煎,饮汁取梅,每日3次,空腹服。或杨梅适量,用白酒浸泡3天,每次食3~5个,每日2~3次。 - 4.乌梅
取乌梅20个,水煎后分次服,每日一剂,空腹服。 - 5.山楂
山楂肉与核一起烧灰,调肉汤。每日3次,每次5克。或用新鲜山楂果100克,去皮与核,捣烂榨汁服。 - 6.蜂蜜
蜂蜜160克,分4次服,1日内空腹服下。 - 7.木耳豆腐汤
黑木耳30克,豆腐250克,共煮汤调味服食,每日2次。连用数日。
辩证施食
一、急性期:湿热夹滞证
临床表现
骤然发病,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下脓血,伴见壮热口渴,头痛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施食原则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食疗方
- 1.马齿苋
马齿苋30克,红糖2勺。马齿苋烧炭存性,趁热研细末,盛碗中,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每日2次,连服3天。 - 2.鸭旦子
鸭旦子15粒,鲜桂圆、红糖少许。鲜桂圆剥皮、去核,将鸭旦子裹进桂圆肉内即可。以红糖水冲服,顿服。 - 3.银花莲子粥
金银花15克,莲子10克,粳米50~100克。将金银花洗净入砂锅煎取汁,再加适量清水,与莲子、粳米如常法共煮成粥。当早餐经常食用。 - 4.三宝粥
生山药30克,三七6克,鸭旦子20粒。粳米50克。先煎煮山药、粳米为稀粥,三七研细末,鸭旦子去皮。用山药粥送服三七末和鸭旦子。鸭旦子宜吞服。每日分2次服用。 - 5.紫苋菜粥
紫苋菜100克,大米50克。用水先煮苋菜取汁去渣,用汁煮米做粥。早餐时食用,连服3天。
二、慢性期:余毒未清证
临床表现
久痢不愈,或时发时止,便稀,夹有脓血,面色苍黄,四肢苍凉,舌淡苔白,脉细迟。
施食原则
健脾益胃,兼清余热。
食疗方
- 1.黄芪乌梅膏
黄芪、乌梅各200克,洗净,加水至1000ml,用文火煎煮至500ml,过滤去渣,加入红砂糖250克,再浓缩至粘稠收膏,待冷后装入瓶中。每次服20ml,每日2次。 - 2.糖蒜大蒜头
新鲜大蒜头100克,食盐10克,食醋50克。鲜大蒜头与食盐混匀后放入容器内腌制3天左右,取出晒干,再用食醋50克与糖水浸泡几天,即可食用。 - 3.猪肝丁香汤
猪肝100克,五味子9克,丁香3克,大枣7枚。五味子、丁香、大枣装入纱布袋内扎口,纱布袋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汁。去纱布袋,取汁。猪肝片与汁同煮,调味后即可食。1日内分餐食用,每2~3天服用1次,坚持1个月。 - 4.山药粥
山药60克,大米60克。山药去皮为糊,用酥油和蜜炒,使之凝固,用匙揉碎,备用;大米加水煮粥,将山药糊加入锅内搅匀。晨起作早点食。 - 5.薤白粥
薤白10~15克,粳米100克。上两味加水如常法煮粥。早、晚餐时温热服食。
参考书目:倪世美 金国梁主编.中医食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痢疾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