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食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

目前临床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通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通经在正常分娩后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通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中医可分为气滞血瘀证、寒凝胞中证、气血虚弱证、湿热壅阻证、肝肾阴虚证。

食疗原则

食物选择

各型通用食物

辩证施食

一、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拘急疼痛,拒按、或按之有块,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多伴有心烦易怒、两胁作胀、胸闷不舒、乳房胀痛或头痛。舌质带紫,可见瘀点、瘀斑,脉弦滑。

施食原则

行气活血祛瘀。

食疗方

二、寒凝胞中证

㈠ 虚寒证

临床表现

经前或行经期少腹冷痛,喜暖喜按,痛势不剧,经行量少色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紧。

施食原则

温经暖宫,调冲止痛。

食疗方

㈡ 寒湿凝滞证

临床表现

经前或行经期少腹冷痛,拒按,痛剧如绞,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暗有块,恶寒肢冷,大便溏泻,苔白腻,脉沉紧。

施食原则

温经散寒暖宫。

食疗方

三、气血虚弱证

临床表现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感,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或纳少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施食原则

益气补血止痛。

食疗方

四、湿热壅阻证

临床表现

经期下腹疼痛,拒按,经色深红,质稠有块,腰骶胀痛,或有低热,小便短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施食原则

清热利湿。

食疗方

五、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

经期或经后下腹隐隐作痛,经来色淡量少,腰骶酸楚,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施食原则

益肝滋肾,调冲止痛。

食疗方

参考书目:倪世美 金国梁主编.中医食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痛经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