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越线蕨
琼越线蕨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30-40cm。根茎横生,被灰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先端渐尖呈长尾状,基部圆形盾状着生,筛孔透明。叶远生;近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8-20cm,淡禾秆色,基部被直立的鳞片;叶片披针形,单叶,厚纸质,淡绿色,长15-25cm或稍长,宽3.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而下延于叶柄顶端,叶缘呈浅波状,反卷并有膜质边;中脉两面隆起,侧脉纤细,曲折,小脉两面均可见;孢子叶的叶柄较长,其叶片稍狭,叶缘的波状较深。孢子囊群线形,斜向上,连续,稍曲折,锈黄色,由中脉至叶缘。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密林下溪沟边的潮湿岩石上。
-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
微苦;涩;凉
琼越线蕨的效果
功效
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用于跌打损伤,小便淋沥涩痛。
经脉
入肝、肾、膀胱三经
主治
活血化瘀,清热利尿。主跌打损伤,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尿道炎。
琼越线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