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尖
名称
芋头草、小野芋(《生草药性备要》),犁头草(《本草求原》),老鼠尾(《广州植物志》),大叶半夏(《广西药植图志》),犁头七(《陆川本草》),土半夏(《闽南民间草药》),三角青、山半夏、小独脚莲、土巴豆、药狗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芋头七、百步还原(《云南中草药》)。
犁头尖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的全草或块茎。秋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叶具长柄;戟形或深心状戟形,长4~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裂片卵状披针形至矩圆形,广歧,边全缘或近3裂。花序柄长2.5~5厘米或更长;佛焰苞下部绿色,管状,管长1.5~2厘米,上部扩大而成一卵状披针形、深紫色的苞片,长12~18厘米,下部宽4~5厘米,上部极狭,有时旋扭;肉穗花序深紫色,子房数列,在花序的基部,接着有数列短而锥尖、直立的中性花,再隔6~8毫米,为数列无柄花药;附属体线形,长10~13厘米。浆果倒卵形,长约6毫米。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地边、田头、草坡、石隙。
-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味
《闽南民间草药》:苦辛,温,有毒。
性状
块茎长圆锥形,直径为0.3-1cm,表面褐色,栓皮薄,不易剥落,稍有皱纹。芽痕多贪薇一侧,须根痕扁布全体,并有多数外凸的珠芽。
犁头尖的效果
功效
为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的全草或块茎。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
主治
散瘀,止血,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痈,疗疮,瘰疬,疥癣。
-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大疮,消恶毒,去腐肉生新,又能止血。治鱼口便毒,捶烂醋煮敷之,冷则又换。
- ②《陆川本草》:止血散毒。治乳痈,金疮出血。
- ③《实用中草药》:消肿解毒,散瘀止血。治外伤出血,蛇头疔,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血管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涂;或研末撒。
注意禁忌
- ①《南宁市药物志》:孕妇禁用。
- ②《闽南民间草药》:内服鲜块茎,须用食物包裹,否则引起口腔粘膜起泡。
犁头尖的药方
- ①治跌打损伤:㈠鲜犁头草块茎,去外皮,切一片包盐菜叶或桂圆肉服下。(《闽南民间草药》)㈡鲜犁头尖全草适量,加黄酒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 ②治瘰疬:犁头草适量,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③治蛇头疔:犁头尖鲜块茎,调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 ④治外伤出血:㈠犁头草适量,捣烂,敷伤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㈡芋头七,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 ⑤治蛇咬伤:鲜犁头草全草,洗净,捣烂敷。(《闽南民间草药》)
- ⑥治面颈生癣:犁头草适量,用醋磨涂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 ⑦治胼胝:鲜犁头草块茎,捣烂敷之。(《闽南民间草药》)
犁头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