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食疗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胃脘部疼痛、恶心、呕吐、嗳气等,且病情进展缓慢,长期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反胃"、"呕吐"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嗜食酒辣生冷,精神刺激所引起。或继发于急性胃炎、溃疡病等之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食疗原则

各型通用食物

辩证施食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反胃"、"呕吐"等范畴。

㈠ 肝气犯胃证

临床表现

胃脘胀满疼痛,痛及两胁,饱闷不适,食后尤甚,遇情志不舒则加剧,兼见恶心呕吐,嗳气吐酸,矢气则舒,善太息,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

施食原则

疏肝和胃,肝气解郁。

食疗方

㈡ 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热,胀满不适,食后尤甚,纳食减少,知饥不欲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缓无力。

施食原则

健脾益气,和胃温中。

食疗方

㈢ 胃阴亏虚证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痛呈灼热感,多在午后、空腹时为重,口干少沫,嗳气干呕,纳少消瘦,兼见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深红,无苔或苔花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施食原则

滋阴养胃,生津清热。

食疗方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反复迁延不愈转变而来,因此,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常同时存在。

㈠ 胃阴亏虚证

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胀闷,胃中嘈杂灼热,口干咽燥,纳食无味,消渴乏力,头昏寐差,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深红,苔花剥或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施食原则

养阴益胃,缓急止痛。

食疗方

㈡ 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

胃脘隐隐作痛,有时嘈杂似饥,纳食少,食入难化,饮食多则脘腹不适,神倦体乏,口干舌燥而不欲多饮,大便溏,舌淡红苔少,脉细弱。

施食原则

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食疗方

㈢ 肝胃不和证

临床表现

胃胀牵引两胁,嗳气泛酸,呃逆频频,苔黄,舌偏红,脉弱或细弦,每遇情绪不好时症状加剧。

施食原则

疏肝和胃。

食疗方

㈣ 脾胃虚弱证

临床表现

胃脘胀痛隐隐,痞满为主,纳少,食后痛胀加重,嗳气,头晕乏力,神疲体倦,大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施食原则

补气健脾,消痞和胃。

食疗方

㈤ 脾胃湿热证

临床表现

胃脘痞满、疼痛,食后加重,嗳气不爽,口干口苦或口黏而腻,纳少身困,时有口舌糜烂,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而赤,舌质红,苔腻,脉滑。

施食原则

清热化湿,和胃健脾。

食疗方

参考书目:倪世美 金国梁主编.中医食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慢性胃炎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