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皮
名称
Chinaberry Bark
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川楝皮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全年或春、秋季采收,剥取干皮或根皮,除去泥沙,晒干。
性味
苦;寒;有毒
性状
①根皮
呈不规则条块、片状或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约3~6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皮孔大而明显,有不规则的纵裂深沟纹,木栓层常作鳞片状,衰老的栓皮常剥落。露出砖红色的内皮;内表面淡黄色,有细纵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成层,可层层剥离,剥下的薄片,有极细的网纹。气微弱,味极苦。以干燥、皮 厚、条大、无槽朽、去栓皮者为佳。
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川楝皮的效果
功效
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经脉
主治
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 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 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 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 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 ⑤《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 ⑥《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 ⑦《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 本品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川楝皮的药方
- ①治小儿蛔虫:
- ㈠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
- ㈡樟根白皮,去粗,二斤,切。水一斗,煮取三升,砂锅(熬)成膏,五更初温酒服一匙,以虫下为度。(《简便单方》)
-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 ③治蛲虫病
- ④治钩虫病 苦楝皮(去粗皮)5000g,加水25000g,熬成5000g;另用石榴皮24g,加水2500g熬成1000g,再把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30g。(《湖南药物志》)
- ⑤治瘾疹:楝皮浓煎浴。(《斗门方》)
- ⑥治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猪牙皂)(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 ⑦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 ⑧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 ⑨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 ⑩治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 ⑾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 ⑿治蛔虫日夜咬人,腹内痛不可忍:苦楝树白皮二斤,去粗者,锉。上以水一斗,煎至三升,去滓,于银器内以慢火熬成膏。每日于五更初,以温酒凋下半匙,以 虫下为度。(《圣惠方》)
- ⒀治五种虫 以楝皮去其苍者,焙干为末,米饮下三钱匕。(《斗门方》)
- ⒁治痢疾 苦楝树皮12g,骨碎补9g,荆芥6g,青木香6g,梴木花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⒂苦楝皮糖浆: 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g,2~3岁20g,4~6岁30g,10~14岁60g),红砂糖适量。先将鲜苦楝根白皮洗净剪碎,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加入适量砂糖拌匀即可。每日分3次饮服,连服2~3日。功效:杀虫。主治蛔虫、钩虫、蛲虫。严控用量以免中毒。心功能不全的体弱病儿忌用。
- ⒃苦楝皮槟榔糖浆: 楝根白皮30g,槟榔20g,白糖适量。 将楝根白皮、槟榔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浓煎取汁,加入白糖拌匀即可。睡前空腹服完,儿童可按年龄酌减用量,连服2日。功效:杀虫。主治钩虫等。此方不宜久服。
川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