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
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
口腔溃疡一般是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及创作性粘膜血泡。而其中又以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最多见,病因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RAU)是口腔粘膜疾病中的常见病。周期性复发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根据本病溃疡的数量、大小、深浅、并发其他部位的损害(皮肤、外生殖器、眼)、体征与症状等方面的不同表现,通常可分为:轻型、口炎型、重型和白塞氏综合征等四种同病异型的病型。
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与感染、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紊乱、变态反应、神经功能障碍、月经周期、腹泻、便秘等相关。
本病属中医"口疮"、"口疳"范畴,临床上可分为心脾积热及阴虚火旺两个证型。
症状体征
- 轻型RAU:
溃疡好发于缺乏角化层与角化较差的区域,多见于唇内侧、舌尖、舌缘、舌腹、颊粘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初起为很细的小红点,伴灼热感,逐渐扩大为直径为2-3MM的浅溃疡,溃疡微凹,表面覆盖一层淡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灼痛明显,溃疡每次发作数量为1个或数个,病程约7-10天自行愈合。愈合后过一定间歇期又可在另一部位复发。 - 口炎型:
亦称阿弗它性口炎,主要表现为发作时溃疡数目较多,其形态与轻型相同,溃疡散在分布在角化较差的粘膜,溃疡多而分散分布是本型的特点,同时疼痛症状更明显,还可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 重型:
溃疡多为单个,但溃疡大而深,直径可达1-2CM,深度可达粘液腺,溃疡呈紫红或暗红色,边缘不规则,呈弹坑状,区域淋巴结肿大、头痛发热等症状较明显。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 - 白塞氏综合征:(BS):
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与肛门溃疡和眼病。口腔损害多表现为轻型或口炎型RAU;皮肤损害可为结节红斑、毛囊炎、科布内氏现象(即是在注射或针刺部位的皮肤进针点,在24-48小时后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或小脓胞)。生殖器溃疡好发于阴唇、阴道、阴囊、阴茎与肛周。眼病表现为睑结膜溃疡、球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脉络膜炎等,多次发作可导致失眠。少数白塞氏综合征患者还可伴有关节炎、脉管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此型病程长,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诊断依据
- 1.反复溃疡发作史。
- 2.轻刑及口炎型溃疡面积较小,病程较短,溃疡愈合后不留疤痕。
- 3.重型溃疡单个,直径大而深,病程长,溃疡愈合后留有疤痕。
- 4.白塞氏综合征除口腔损害类似轻型或口炎型RAU外,常伴有皮肤、生殖器及眼的疾患。
治疗原则
㈠ 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为主。
㈡全身治疗
以提高免疫功能,针对性治疗其某些全身性疾病为主。
㈢ 保持口腔卫生。
1.消炎药
- ①药膜,如金霉素药膜、洗必泰药膜等,其中除主药外尚加有表面麻醉剂、皮质激素等,用时剪一块比溃疡略大的药膜贴于患处,并可重复使用;
- ②0.1%醋酸氟羟泼尼松软膏:局部涂,其粘附性及效果较好;
- ③含漱剂: 0.02%~0.2%洗必泰液;④中药散剂:有锡类散、冰硼散、养阴生肌散等,撒于溃疡面上,每日数次。
2.止痛剂
0.5%达克罗宁液:常用者为盐酸达克罗宁,对粘膜穿透力强。作用迅速,疼痛明显或进食前均可局部擦干后涂用。
3.溶菌酶
溶菌酶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亦有消炎止血消肿作用。常用口含片,每片20mg,每日3~5次,每次l片。
4.物理疗法
口内紫外线灯、激光红外线治疗仪等照射,可以止痛并促进溃疡愈合。
5.皮质激素
局部封闭对持久不愈的溃疡,疼痛明显或范围较大者,可用2.5%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0.5~1.0ml,加入1%普鲁卡因0.5~1.0ml,以浸润方式注射于溃疡下方结缔组织内。
6.全身治疗
复发频繁且病情较重者或长期不愈的溃疡,可考虑全身治疗以减少复发并促进愈合,尤其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如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以免疫增加剂治疗,往往能提高疗效。临床上常选用转移因子、左旋咪唑、胸腺肽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7.中医中药
由于RAU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因而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理想。临床上经过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可延长间歇期,缩短发作期,缓解病情。中医药配合治疗效果更好。
复发性阿弗它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