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藤
名称
地石榴(《滇南本草》)、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类草药性》),地蜈蚣(《天宝本草》),牛马藤、过石龙(《贵州民间方药集》),地枇杷、过山龙(《贵州民间药物》),铺地蜈蚣(《四川中药志》),牛托鼻、鸠草、冬枇杷、青风月、风藤、拦路虎、地木耳(《湖南药物志》),野地瓜藤(《贵州草药》),霜坡虎、爬地牛奶、钻地龙(《广西中草药,),遍地金、地板藤、母猪地瓜、匐地蜈蚣、万年扒(《云南中草药》)。
地瓜藤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落叶藤本,全体具乳液。气根须状,攀附于树上或石上。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托叶2片,锥形,先端尖,全缘;叶片卵形、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边缘具波状锯齿,基部圆形或心脏形,上面绿色,具刚毛,下面较淡,叶脉有毛。隐头花序;花单性,多数,雌雄花均着生于囊状肉质花序托内;花序托扁球形,红褐色,生于匍枝上而半没于土中。皮果小。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区的疏林、山坡或田边、路旁。分布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性状
茎技圆柱形,直径4-6mm,常附有须状不定根。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具纵皱纹,幼枝有明显的环状托叶痕。质稍硬,断面中央有髓。叶多皱折,破碎;完整叶倒卵状椭圆形,长1.5-6cm,宽l-4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灰绿色至深绿色,下面灰绿色,网脉明显。纸质易碎。气微,味淡。
地瓜藤的效果
功效
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主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主治
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治风热咳嗽,痢疾,水肿,黄疸,风湿疼痛,痔疮出血,经闭,带下,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 ②《天宝本草》:治红白痢症。
-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痔疮出血及牙龈肿痛。
- ⑤《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地瓜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小儿消化不良,湿热黄疸,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 ⑧《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治痢疾,腹痛,瘰疬,毒蛇咬伤,骨折。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地瓜藤的药方
- ①治痢疾:地瓜藤(鲜)四两,炒焦,黄糖炙,煎水服。(《重庆草药》)
- ②治咳嗽吐血,阴虚发热:地瓜茎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③治无名肿毒,汤火伤:地瓜藤捣烂,麻油调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 ④治地瓜疮:地瓜藤,生用一握,捣烂,敷于疮上,留头,随干随换。若已溃烂者,并以棉花树根皮,焙干为细末,撒于疮口上。(《贵州民间药物》)
地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