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拔罐疗法
咳嗽是机体对侵入气道的病邪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古人以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临床上二者常并见,通称为咳嗽。根据发作时特点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及风燥咳嗽3型。
一、风寒咳嗽
(一)症状
咳嗽声音较重,咽痒,咳痰较稀薄,色白,多兼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怕冷,发热,无汗等。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肺俞、身柱、风门、外关。
(2)定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1)]。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2-1)。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 取穴部位,见图2-2-1]。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2-2)。
图 2-2-1 肺俞、身柱、风门 图 2-2-2 外关
(3)拔罐方法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分钟,每日1次。
2.方法二
(1)选穴 天突、肺俞、大椎。
(2)定位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见图2-1-16)。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1-2)。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2]。
(3)拔罐方法 大椎穴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以轻度手法叩刺大椎穴,以稍有出血点为度,然后拔罐,出血量以较少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天突和肺俞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二、风热咳嗽
(一)症状
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沙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多兼有咳时出汗,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体酸软,怕风,身体发热。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曲池。
(2)定位 大椎:见前。
肺俞:见前。
风门:见前
曲池:屈肘,肱横纹桡侧端凹陷中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1-5)。
(3)拔罐方法 大椎、曲池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以轻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点较多为度,然后拔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风门、肺俞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三、风燥咳嗽
(一)症状
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多伴有喉咙发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痛,微寒,身热。
(二)治法
(1)选穴 风门、肺俞、孔最、外关。
(2)定位 风门:见前。
肺俞:见前。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见图2-2-3)。
外关:见前。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以轻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点较多为度,然后拔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每日1次。
四、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但必须及时治疗,彻底治愈,防止转化成慢性。
(2)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诱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戒除烟酒对预防支气管炎有重要意义。
(4)若拔罐疗效不显著,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五、病例
陈某,男性,45岁。有8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症见咳嗽多痰,痰黄稠,晨起和晚寝时加剧,伴有咽痛、声音嘶哑,曾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大椎、曲池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以轻度手法叩刺穴位,以出血点较多为度,然后拔罐,出血量以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准,然后取掉罐具。风门、肺俞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治至第3天,痰咳症状开始略有减轻,坚持治疗半个月后,痰咳明显减轻。数月后受凉症状又有加重趋势,再用本法治疗4天,症状基本消失。
咳嗽的拔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