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呕吐又名呕逆,是一个症状,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病证。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往往同时并见,故统称呕吐。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梗阻、胰腺炎、胆囊炎、肝炎、神经性呕吐、心因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肠梗阻、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等,以呕吐为主症时,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犯胃

外感风、寒、暑、湿之邪,或感受疫疠秽浊之气,侵犯胃腑,以致胃失和降发生呕吐。

2.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或多食生冷油腻之物,或误食腐败不洁之食,致使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发生呕吐;若水谷不化,脾胃运化失司,成湿酿痰,积于中脘,亦可引起呕吐。

3.情志不和

忧思恼怒,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导致呕吐。

4.脾胃虚弱

中阳不振,胃失和降;胃阴不足,胃失润降,均可发生呕吐。

【辨证论治】

1.外邪犯胃

2.饮食停滞

3.痰浊内阻

4.肝气犯胃

5.脾胃虚弱

(1)中阳不足

(2)胃阴不足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

香砂养胃丸,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患者,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2.针灸疗法

【预防护理】

本病以呕吐食物、痰涎、水液等物,或干呕无物为主症,常伴胃脘不适、恶心、泛酸嘈杂等证,多因气味、情志、冷热不调诱发,应与呃逆相鉴别。呕吐当分虚实两类。一般暴病呕吐多属邪实,治宜祛邪为主。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治宜扶正为主。凡正虚呕吐,多起于病后,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每因饮食不慎或微劳即发。如迁延日久,必会影响水谷精微的吸收,导致化源不足,加剧病情。

 参考书目:李佃贵主编.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