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草
名称
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三角灯笼、鬼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包袱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全草或果实。夏、秋季采收全草,清除杂质,晒干,秋、冬季采果实,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灌丛、路边和林缘;也有栽培。
- 资源分布:我国东部、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
性味
苦;辛;寒
性状
干燥全草,茎粗2-4mm,黄绿色,有深纵沟槽,分枝纤细,多少被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粗糙。叶多脱落,破碎而仅存叶柄,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暗绿色。花淡黄色,干枯,与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顶端,下方有卷须。蒴果具3翅,膜质,气微,味稍苦。 以全草叶多,身干者为佳。 蒴果膜质,膨胀成倒卵形,有三棱,先端截头状,常被柔毛。种子球形,直径4.3-5.7cm,表面灰黑色,基部种子区较大,为淡灰黄色,近光滑,无光泽;具一斜向U形细肋。种脐区近心形,长3.4-4.6cm,宽4.1-5.2cm,具一宽的边缘,中央为种脐,点状,心形凹口上有一褐色小点。胚根弯曲,三角尖状而扁;子叶2枚,卷曲。 以干燥、饱满、均匀者为佳。
包袱草的效果
功效
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的全草或果实。主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注意禁忌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包袱草的药方
- ①治诸淋:干倒地铃三钱,金钱薄荷二钱。煎汤服。
- ②治大小便不通:干倒地铃五钱。煎汤冲黄酒服。
- ③治糖尿病:棕仔草鲜草二两。煎服。
- ④治跌打损伤:倒地铃三至五钱。研末,泡酒服。
- ⑤治疔毒:倒地铃鲜草合冷饭粒及食盐少许捣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 ⑥治百日咳:倒地铃干草三至五钱。水煎调冰糖服。(《闽南民间草药》)
包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