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皮
名称
丁桐皮、钉皮、刺楸皮、山上虎、狼牙棒、海桐皮、野海桐皮
刺楸皮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栽后15-20年,胸围达20cm以上,才能采伐。全年均可采,剥取树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约10m,最高可达30m,胸围达70cm以上。树皮暗灰棕色,小枝圆柱形,淡黄棕色或灰棕色,具鼓钉状皮刺,刺长5-6mm,基部宽6-7mm。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柚细长,长8-50cm,无毛;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掌状5-7浅裂,裂片三角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不及全叶片的1/2,茁壮枝上的叶片分裂较深,裂片长超过全叶片的1/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仅脉上具淡棕色软毛或除基部脉腋外无毛。伞形花序列 聚生为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直径20-30cm;伞形花序直径1-2.5cm,有花数朵;花萼无毛,边缘有5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约1.5mm,白色或淡黄绿色;雄蕊5,长约2.5mm,内曲,花丝较花瓣长1倍以上;子房下位,2室;花盘隆起,花柱2,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核果近球形,成熟时蓝黑色,直径约5mm;宿存花柱长约2mm。种子2,扁平。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山坡稀疏灌丛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西藏等地。
性味
苦辛,平。
-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苦,无毒。
- ②《江苏药材志》:味苦,性小寒。
- ③《陕西中草药》:味辛微苦,性平。
炮制
用水洗净,去刺,润透,切丝,晒干。
性状
干燥树皮呈卷筒状或孤状弯曲条块状,长宽不一,厚1.3-3.5mm。外表面灰白色至灰褐色,粗糙,有灰黑色纵裂隙及横向裂纹,散生黄色圆点状皮孔,不明显;皮上有钉刺,长1。3cm,基部直径1-1.7cm,纵向延长呈椭圆形,先端扁平尖锐,长约3mm,钉刺脱落可露出黄色内皮。内表面棕黄以或紫褐色,光滑,有明显细纵纹。千周坚韧,不易折断面外部灰棕色,内部灰黄色,强纤维性,呈明显片层状。气微香,味苦。以质干燥、皮厚实、钉刺多者为佳。
刺楸皮的效果
功效
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树皮。用于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
经脉
《四川中药志》:入脾、胃经。
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杀虫止痒。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禁忌
孕妇慎服。
刺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