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

定义:

意义:

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疾病的关健,掌握要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一、表里

(一)表证

(二)里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两者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如:病人既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表证,又有腹胀、便秘、小便黄等里证。
原因有三:一是表证未解,邪已入里;二是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三是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表里转化: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表入里”或“由里出表”。条件:正邪相争的状况。意义:"由表入里"表示病情加重;(如:风热犯表→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由里出表"表示病势减轻。 (如:麻疹外透)

(四)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 程 寒 热 舌 象 脉 象
表 证 短,新病 发热恶寒 常无变化
里 证 长,久病 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 有异常表现

二、寒热

(一)寒证

(二)热证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面 色 四 肢 寒 热 口 渴 大便 小便 舌 象 脉象
寒 证 苍白 清凉 怕热 不渴或热饮不多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润
热 证 红赤 燥热 发热 口渴喜冷饮 干结 短赤 舌红苔黄干

(四)寒证与热证关系

1、寒热错杂:寒证与热证同时存在。临床上常见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如患者出现胸中烦热,频频呕吐的上热证,同时又可见腹冷痛,大便稀溏的下寒证。

2、寒热转化:寒证热证相互转化。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阴格,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
如:四肢厥冷,脉沉等,似属寒证;但其身寒却不喜加衣被,脉沉有力,并且又可见口渴喜冷饮,咽干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热象。说明内热炽盛是真,外呈寒象是假。
(2)真寒假热――又称阴盛阳格,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临床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似为热证;但身热欲加衣被,面红而四肢寒冷,口渴而又喜热饮,馀而不多,脉大但无力,并且又见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寒象。此是阴寒内盛是真,外呈之热象是假。

三、虚实

(一)虚证

1、定义: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多见于素体虚弱,后天失养,或久病、重病之后。

3、分类:

(二)实证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 程 体 质 形 态 疼 痛 二 便 舌 象 脉象
虚 证 久病 虚弱 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 隐痛喜按,小便清长 大便稀溏 舌淡嫩,少苔 细弱
实 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声高气粗 疼痛拒按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苔厚腻 实而有力

4、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实夹杂――在病人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如:肝硬化腹水。

虚实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虚证与实证可以相互转化。如实证失治或误治,或邪气过盛伤及正气—实证转化为虚证。虚证转化为实证临床上少见;多见的是先为虚证,后转化为虚实夹杂证。

如脾虚食滞证:证见食少、纳呆、乏力等脾虚症状;由于脾失健运,继而出现脘腹痞满、嗳腐吞酸、大便臭秽、舌苔厚腻等虚实夹杂证。

四、阴阳

(一)阴证与阳证

(二)亡阴证与亡阳证

病因( 阴液或阳气迅速亡失而出现)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八纲在运用于疾病的辩证过程中,虽然每一纲才都有独特的内容,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八纲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