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

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粘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称为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此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全身不适、精神不畅、烦躁不安、下腹部胀痛等症状。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由于鼻粘膜等上述器官对卵巢分泌的雌激素较为敏感,可能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中产生的一种类似优球蛋白样毒素使粘膜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因而易破裂出血。
2.有人认为鼻粘膜为原始生殖器官的组成部分,鼻粘膜与女性生殖器官有生理上的联系,因而受雌激素的变化影响和支配,产生了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周期性出血,故倒经表现在鼻出血者多见。
3.亦有人认为倒经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子宫内膜异位于鼻腔,使鼻腔异位内膜随着卵巢周期性改变而发生出血。子宫内膜可随血循环或淋巴播散到肺等处,则引起该处周期性出血。
(二)病理,倒经的出血,必须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如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活检组织可见到内异病灶,即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等。

临床表现

有些女性每逢经前1~2天,或正值经期,偶见于经后,田道出血量少,而鼻腔或其他部位却出血不止,并且与月经一样呈规律性,数日后症状可自行消失,医学上称此现象为代偿性月经;如果仅表现为子宫以外的出血,而阴道无经血排出,则叫替代性月经。中医将这两种情况统称为倒经。这种出血除鼻衄、齿龈出血外,亦可以发生于消化道、膀肮、肺、乳腺、皮肤、脐孔、外耳道、眼脸等部位

实验室检查

(一)倒经发生在鼻粘膜应与鼻外伤、鼻腔炎症、鼻粘膜肿瘤所引起的出血相鉴别。可通过有外伤史、出血是否有周期性及鼻镜检查等鉴别。   
(二)其它部位出血应通过有关检查,除外该处炎症、肿瘤所致出血,还应详问病史及出血发作是否与月经周期有关等。   
(三)全身性血液疾病所致出血与月经周期无关,通过血象、骨髓穿刺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行病灶活检病理检查证实。

诊断要点

代偿性月经与月经来潮同时发生或只有周期性代偿性月经。若代偿性月经与子宫出血同时发生,则可能前者出血少而后者出血多,或反之。有的闭经时有全身不适及盆腔坠胀感,而代偿性月经一出现,症状即消失,检查时可在相关位置找到出血部位。若在鼻腔则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鼻出血。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出血部位活检即可确诊,须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病变。

倒经治疗

这种"倒经";现象的女子常伴有月经量少或停经,时间长了,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或贫血。所以要积极治疗。平日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生冷食物,也可有效地防治月经倒流之症。   

西医治疗

(1)局部止血表浅出血如鼻、眼睑、外耳道以及皮肤等处可用压迫、激光、电灼等止血;鼻出血时也可用麻黄碱、萘甲唑啉(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棉球塞入鼻腔以止血。局部处理很重要。一旦出现鼻出血,可用干净的棉花或软纸填塞鼻腔,用手轻轻向内、向上压迫鼻翼,鼻或头部用冷毛巾冷敷。家中常备些麻黄素、鼻眼净之类能使血管收缩的药水,将之滴在棉花上,再塞入鼻腔,则效果更好。如果出血量多,自己止血有困难,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2)激素治疗可用孕激素。   

中药治疗

根据倒经的临床所见,一般分为肝经郁火、肺肾阴虚、胃火炽盛等三种证型辨证施治。   
一、肝经郁火型: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较多,色红,有块,伴有心烦易怒,头昏耳鸣,目赤口渴,或乳胁胀痛,经期常提前,月经量少,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治宜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5克,茯苓15克,薄荷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二、肺肾阴虚型:患者表现为经将净或经净后衄血或吐血、血量少、色鲜红,伴有头晕眼花、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干咳无痰、形体消瘦等症,月经多见提前且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热,降逆止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20克,山药20克,山茱萸20克,茯苓20克,丹皮15克,泽泻15克,知母20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桑叶20克,旱莲草2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炙甘草15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三、胃火炽盛型:患者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便血,量较多且鲜红,伴有渴思饮、胸中烦热、口气臭秽、牙龈肿痛、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等。   
治宜清胃泻火,引血下行。方用白虎汤合泻心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50克(先煎),黄连10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知母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20克,仙鹤草30克,生甘草15克。上述为一剂用量,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针灸疗法

(1)毫针
①肝经郁火证  
治则:清肝泻火,引血下行。
取穴:风池,太冲,上星,迎香,阳陵泉,合谷。圆血者加孔最、尺泽;吐者加内廷.
手法:针刺泻法。  
②肺肾阴虚证
治则:滋肾润肺,引血下行。
取穴:照海,列缺,气海,血海,尺泽。  
手法:平补平泻法。
(2)耳针疗法
取穴:内鼻,肝,肺,胃,肾,内分泌,卵巢,子宫,神门。
操作:每次选3—4穴,毫针中强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经期每日1次,经1次,或埋豆。每周2次,两耳交替使用。
(3)梅花针疗法
(4)皮内针
取穴:血海,气海,肝俞。
操作:按皮内针操作方法进行。每次取单侧1~2次,双侧交替进行。每周2次。
(5)灸法
取穴:气海,血海。
操作:艾条灸,每次3~5分钟,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艾柱灸,中等艾柱.,每穴吐,每日一次。温针灸,隔日一次。出血期间不用。  
2.外治  
(1)鼻塞法:用棉花蘸云南白药少许,塞入鼻中。
(2)涂鼻法:栀子2个,烧炭存性,研末涂鼻孔内。
(3)熏鼻法:酽醋贮瓶内,火上炙热,气冲两鼻孔,血自能下降。
(4)棉花蘸京墨汁塞鼻孔,同时仰头,用手指压迫迎香穴。
(5)《女科秘诀大全》龙骨锻为细末,吹入鼻中少许即止。丸窍出血,皆效。人中白新瓦上烘感干而捻研细,温汤调服三钱,治久衄。山栀炒研末,吹入鼻;或血余炭、乌梅2枚,火炮研细末,吹鼻即止。(外用)

预防

可以用手指分别按压鼻翼旁开一分凹陷处的迎香穴,可收到止血的功效。并同时服中西药物进行调理止血。  
当然病者最重要的是积极进行病因治疗,调理身体,使月经恢复正常。
1、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2、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经前可酌服逍遥丸、越鞠丸等以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阴虚火旺者经前7天预服知柏地黄九,亦可预防吐衄。   
3、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治疗该病。   
4、平时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水果、新鲜蔬菜,或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以增强血管的抵抗力。   
5、临床上发现有"倒经";现象的姑娘,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不治而愈。如果代偿性月经只发生1—2次,不严重者可以不进行治疗。以后会自愈。


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