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
名称
蛬(《尔雅》),蜻蛚、蚟孙(《方言》),促织(《广雅》),吟蛩(崔豹《古今注》),将军(《纲目拾遗》),叫鸡、唧唧(《贵州民间方药集》),斗鸡(《药材资料汇编》),蛐蛐(《河北药材》),夜鸣虫(《中药志》),将军干、将军虫、屈屈、蛆蛆、秋虫
促织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以干燥全体入药。夏秋捕捉,开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
体长圆形,长13~16毫米,全身黑色并有光泽,有黄褐色微毛与褐色刚毛。头棕褐色,头顶短圆,略向前方突出,头后有6条不规则的短纵沟。复眼1对,甚大,如半球形突出,呈黑褐色。单眼3个,黄色,位于头顶的两端。触角细长,淡褐色,长于身体的半倍。前胸背板左右平行如横方形,背中线稍向下陷,黑褐色,上生不规则的刚毛和棕褐色花斑;前胸背侧片向下垂斜。翅2对,前翅棕褐色,侧部上半面黑色,下半面淡黄色,雄虫的翅长过腹部,基部有比较坚硬透明的发音器,雌的短于腹部,后翅甚长,灰黄色,卷迭呈尾状,突出腹端。足3对,淡黄色,有黑褐斑及斜线,且有棕褐色微毛;后足胫节背面有刺10个,单行排列,腿节十分膨大而向侧方呈扁状。腹部近圆筒形,背面呈黑褐色,节间有污黄色斑纹;腹面呈灰黄色。尾毛褐色,雌虫有1产卵管,几与后胫节等长。
【生境分布】
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埂、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
性状
本品略呈长圆形,长1.5~2.2cm,宽4~6mm。头部正面观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触角1对,细长。背部棕褐色,胸腹部淡黄褐色,可见翅2对,足3对,尾须1对,后足股节膨大。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覆盖。足、尾须及触角均易脱落。质轻而脆,易破碎。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
辛、咸,温。有毒。归肾、膀胱经。
促织的效果
功效
蟋蟀科昆虫蟋蟀,以干燥全体入药。用于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
主治
利尿消肿,破血。用于小儿遗尿,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
2~6只,水煎或焙干研粉服。
注意禁忌
体虚及孕妇忌服。
促织的药方
- ①治小水不道,痛胀不止: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滚汤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 ②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养素园传信方》)
- ③治老人尿闭:蟋蟀四只,蝼蛄四只,生甘草一钱。煎汤,分三次温服。(《现代实用中药》)
- ④治小儿遗尿:蟋蟀一个。焙末,滚水下,照岁(数)服,如儿十一岁者,每次服一个,服至十一个为止。(《慈航活人书》)
- ⑤治肾虚阳痿:蟋蟀、蜻蜒,狗肾。共为末,兑酒服。(《四川中药志》)
促织